國新辦就《中國居一包養心得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8a476b57b9a2.51848271.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20年12月23日(星期三)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包養網VIP李斌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常繼樂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癌癥中心主任赫捷先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女士。

下面,首先請李斌先生作介紹。

2020-12-23 10:00:36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 李斌: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在這里與大家見面,介紹目前我國居民營養與主要慢性病狀況,并與我的同事一起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是反映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質的重要指標。2015-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癌癥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開展了新一輪的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6億人口,現場調查人數超過60萬,具有國家和省級代表性,根據監測結果編寫形成《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報告結果顯示,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建設和健康扶貧等民生工程的深入推進,我國營養改善和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居民體格發育與營養不足問題持續改善,城鄉差異逐步縮小。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營養素攝入充足,優質蛋白攝入不斷增加。成人平均身高繼續增長,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水平持續改善,6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低體重率均已實現2020年國家規劃目標,特別是農村兒童生長遲緩問題已經得到根本改善。居民貧血問題持續改善,成人、6-17歲兒童青少年、孕婦的貧血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是居民健康意識逐步增強,部分慢性病行為危險因素流行水平呈現下降趨勢。近年來,居民吸煙率、二手煙暴露率、經常飲酒率均有所下降。家庭減鹽取得成效,人均每日烹調用鹽9.3克,與2015年相比下降了1.2克。居民對自己健康的關注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定期測量體重包養網、血壓、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標的人群比例顯著增加。

三是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逐年下降,因慢包養行情性病導致的勞動力損失明顯減少。2019年,我國居民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等四類重大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為16.5%,與2015年的18.5%相比下降了2個百分點,降幅達10.8%,提前實現2020年國家規劃目標。

2020-12-23 10:03:51

李斌: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衛生健康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增長,隨著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斷延長,加之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快和行為危險因素流行對慢性病發病的影響,我國慢性病患者基數仍將不斷擴大。同時因慢性病死亡的比例也會持續增加,2019年我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占總死亡88.5%,其中心腦血管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比例為80.7%,防控工作仍面臨巨大的挑戰。挑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續上升,農村首次突破30%推薦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調用鹽和用油量仍遠高于推薦值,同時,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斷上升,食堂、餐館、加工食品中的油、鹽應引起關注。兒童青少年經常飲用含糖飲料問題已經凸顯,15歲以包養留言板上人群吸煙率、成人30天內飲酒率超過四分之一,身體活動不足問題普遍存在。

二是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慢性病患病/發病仍呈上升趨勢。城鄉各年齡組甜心寶貝包養網居民超重肥胖率繼續上升,有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包養站長19%和10.4%。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癌癥發病率與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

面對當前仍然嚴峻的慢性病防控形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將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戰略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合理膳食和重大慢病防治納入健康中國行動,進一步聚焦當前國民面臨的主要營養和慢性病問題,從政府、社會、個人(家庭)3個層面協同推進,通過普及健康知識、參與健康行動、提供健康服務等措施,積極有效應對當前挑戰,推進實現全民健康。

以上是我向大家作的簡要情況介紹。接下來,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就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交流,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

2020-12-23 10:10:09

壽小麗:

謝謝李斌副主任。下面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包養的新聞機構。

2020-12-23 10:13:51

北京廣播電視臺記者:

從剛才李主任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近年來我國居民的營養狀況持續改善,能不能再詳細介紹一下改善比較明顯的方面有哪些?同時我們也看到,當前居民膳食肥胖超重的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請問下一步國家對于改善這些問題有什么考慮?謝謝。

2020-12-23 10:17:42

李斌:

首先我把相關的情況介紹一下。我國居民營養狀況持續改善,剛才我給大家介紹時也介紹了相關方面的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居民的平均身高持續增長。我國18-44歲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別為169.7厘米和158厘米,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6-17歲的男孩和女孩各年齡組身高平均分別增加了1.6厘米和1厘米短期包養

二是營養不足的問題得到持續改善。6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降至了7%以下,低體重率降至5%以下,均已實現2020年國家規劃目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農村兒童的生長遲緩問題得到了根本改善,農村6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由2015年的11.3%降至5.8%;6-17歲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率從4.7%降到了2.2%。

三是人群微量營養素缺乏癥也得到了持續改善。以貧血為例,本次監測的結果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貧血率為8.7%,6-17歲兒童青少年貧血率為6.1%,孕婦貧血率為13.6%,與2015年發布的結果相比均有顯著下降。

當然,通過監測我們也看到,我國居民一些突出的營養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膳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突出,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續上升,食用油、食用鹽攝入量遠高于推薦值,而水果、豆及豆制品、奶類消費量不足。

二是我國居民超重肥胖的形勢嚴峻,城鄉各年齡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續上升。

三是部分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如嬰幼兒、育齡婦女和高齡老年人面臨的重要微量營養素缺乏等問題仍需要引起關注。

針對居民這些仍然存在的營養問題,下一步,我們將推進實施健康中國合理膳食行動和國民營養計劃,這個計劃從2017年到2030年進行了規劃,以一個行動、一個計劃為抓手,采取有效措施來積極應對。

一是加大科普宣教力度。全面普及膳食營養知識,倡導減鹽、減油、減糖,同時加強“三健”促進活動,多吃豆類、奶類、蔬菜、水果等健康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為了更好地幫助居民踐行合理的膳食,促進營養與健康,目前我們正在做一項工作,就是組織對現行的《居民膳食指南》進行修訂,以指導居民合理膳食,提升健康水平。

二是推進食物供給與人群營養需求協調發展。加強營養對農業、食品加工業等食物產業鏈的導向作用。

三是持續開展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的監測、食物成分的監測等,動態掌握我國居民膳食及營養狀況的變化,評價營養改善工作的成效,及時發現問題,實時調整和完善國民營養改善的策略,細化相關的工作措施。

四是針對重點營養問題實施以目標為導向的綜合干預措施,特別是對當前日益突出的超重肥胖問題,進一步加大力度進行干預。要把兒童、青少年肥胖干預這項工作作為重點,發揮方方面面的作用,共同來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

接下來,我想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教授給大家再介紹一些具體的技術措施。

2020-12-23 10:18:00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 趙文華:

謝謝李主任。首先我想補充的是,除了剛剛李主任說的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癥這兩種人們已經比較熟知的營養不良以外,第三種形式的營養不良是超重肥胖。同時,超重肥胖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癥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這一輪的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所以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來描述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這也預示著這項工作將面臨巨大挑戰。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只要努力,超重肥胖的防控還在機遇期。

人群的超重肥胖既是社會發展帶來的問題,也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密不可分。

第一,從人群層面來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超重肥胖發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方面,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不合理,脂肪供能比持續增加,高油高糖能能量密度高、營養素密度低的食物攝入較多,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攝入不足,主食精細化等等,導致個體能量攝入增加。另一方面,各個年齡人群的職業勞動程度普遍降低,出行越來越方便,電子產品普及導致了居民靜態生活時間普遍增加,也導致了能量消耗的減少,能量攝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是導致個體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

第二,從社會層面講,促進健康的食物供應系統和人們積極參與身體活動也十分重要。所以說,超重肥胖的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需要社會、需要個人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在未來,一是需要繼續加大推進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要改善飲食和食物的供應環境,比如說推動健康食堂、健康餐廳,鼓勵食品企業生產低油、低糖的食品,為我們的居民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實現合理膳食,提供更多的支持條件。要改善促進人們身體活動的支持環境,加強人行道、自行車道、健康步道的建設,鼓勵綠色出行。加大體育、健身、娛樂場所、公園等促進身體活動設施的建設,并且向公眾開放。二是加大健康體重知識的宣教,繼續大力推進“三減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中的健康體重專項行動,我們要教會居民選擇食物和端好自己的每日餐盤,掌握在工作、學習、出行、家務、鍛煉等方面達到充足身體活動的方法。2018年起,國家衛健委和體育總局已經在組織制定針對我國各個人群的身體活動指南,將來要讓人們能夠知道怎么保持身體活動。要鼓勵每個人經常測體重,知曉體重才會管理自己的體重。三是要加強個體化的體重管理服務,著力推進以吃動平衡為核心的健康體重管理適宜技術,加強對超重肥胖個體化的指導,通過合理營養和充足身體活動,把健康體重貫穿在全生命周期。

最后我還想強調一下,超重肥胖的控制必須堅持預防為主,貫穿全生命周期,要從女性備孕、母親孕期開始,從包養俱樂部兒童青少年時期抓起。10月份為了應對我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與教育、市場監管、體育、共青團中央、婦聯等6個部門聯合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這個方案以強化家庭、學校、醫療機構、政府四個層面的責任為核心,對未來十年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工作提出了目標要求和具體落實措施。通過這些措施的落實,我國兒童超重肥胖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遏制,全面促進兒童青少年的健康。謝謝大家!

2020-12-23 10:27:41

光明日報記者:

現在大家對癌癥都很關注,癌癥也給患者的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這一方面國家有沒有什么考慮?謝謝。

2020-12-23 10:33:12

李斌:

關于癌癥防治的問包養網題是大家很關注的。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里,有專門的計劃來針對癌癥的早期預防開展專項行動,動員全社會加大癌癥防控力度。下面,我們就請國家癌癥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赫捷教授把相關情況跟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2020-12-23 10:33:24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癌癥中心主任 赫捷: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逐漸加快,加上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環境暴露等一些原因,使我國癌癥發病仍然處于逐漸上升的態勢。目前,我國癌譜正處于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癌譜過渡的階段,像發達國家高發的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不斷上升,以發展中國家高發的消化道癌癥比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相比,有所下降,但整體負擔仍然較重,癌癥整體防控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

關于癌癥生存率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實際上,我國癌癥5年生存率在近十年來已經從30.9%上升到40.5%,提高了將近10個百分點。但是與發達國家5年生存率還有一些差距。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們國家癌癥發病的前幾位惡性腫瘤大部分是預后比較差的,比如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像剛才提到的食管癌、胃癌、肝癌都是預后比較差的包養妹。另一方面,我們國家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覆蓋人群還相對比較少,大眾主動參加防癌體檢的意識還不夠強,大多數患者在發現癌癥的時候就已經是中晚期了,因此它的治療效果比較差。此外,臨床規范化診治以及同質化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要想提高癌癥生存率,預防和早診早治是比較關鍵的。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提出,對慢性病,要以癌癥、高血壓、糖尿病為突破口,加強綜合防控,強化早期篩查和早期發現,推進早診早治工作,推進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實施癌癥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著力緩解民生痛點。國家近年來在推進癌癥防治方面下了大力氣,將癌癥防治行動納入健康中國行動15個行動專項,先后頒布實施了兩輪癌癥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去甜心花園年,10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實施八個重大行動,其中早診早治推廣行動是八大行動之一。未來,將從優化服務供給和引導服務需求兩大方面同時發力,推進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工作向縱深發展。

2020-12-23 10:33:38

赫捷:

一是不斷擴大篩查服務供給。近年來,國家通過擴大中央轉移支付形式,提高癌癥早診早治項目覆蓋范圍,鼓勵地方將癌癥篩查納入政府民生項目等措施,擴大癌癥篩查覆蓋范圍。目前,已有天津、上海、浙江等地將高危人群結直腸癌等重點癌癥篩查納入地方公共衛生項目或政府民生項目,包養網心得免費向居民提供。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鼓勵地方將癌癥篩查納入地方項目,惠及更多百姓。

二是不斷提升篩查服務能力,積極探索推廣篩查適宜技術。目前,國家已經將癌癥篩查和早診培訓納入包養了國家緊缺人才培訓項目。下一步,國家癌癥中心將積極發揮國家中心的技術引領作用,加大人才培訓力度,提升各級醫療機構特別是基層的癌癥早診早治能力和水平。同時,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適合我國人群的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模式,并且進行推廣。

三是不斷提高群眾防癌意識。繼續加強防癌科普宣傳,提升廣大群眾的防癌意識。國家癌癥中心剛剛編制完成《癌癥預防與篩查指南(科普版)》,很快就會跟大家見面。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對癌癥篩查的接受度和主動性,以多種形式推進群眾主動參與癌癥篩查項目。當然,從國家層面也將繼續集中優勢資源,重點攻關研發新型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技術,讓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的百姓。謝謝。

2020-12-23 10:38:00

中國日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精神疾病納入到五類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隨著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感覺到大家的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請問當前我國精神疾病的流行情況如何?下一步政府將采取什么具體的措施來應對這個問題?

2020-12-23 10:51:21

李斌:

精神疾病、心理衛生健康問題是當前慢病防治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政府重點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同志們知道,剛剛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政府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對精神衛生健康的問題也作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詳細的具體措施,請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常繼樂同志介紹一下。

2020-12-23 10:51:48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 常繼樂:

謝謝主任臺灣包養網,也謝謝這位記者同志。近年來,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工作壓力都在明顯加大,我國居民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的人群逐漸增加,民眾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根據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抑郁癥的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的患病率是4.98%,抑郁癥和焦慮癥這兩個患病率接近7%。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工作,在剛剛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里面明確提出,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去年下發的健康中國行動,有15個行動項目,其中一個行動就是有關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的行動。另外,國家層面也高度重視,今年上半年,國家專門成立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作為國家公益一類的事業單位,來加強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方面的統籌。

近年來,我委聯合相關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加大心理包養健康服務。

一是會同中宣部等22個部門出臺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并且組織開展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試點工作,各試點地區圍繞重點心理健康問題、重點人群開展試點,部分地區已經取得了不錯成效。昨天上午我們還專門進行了專家研討,想把很多地區試點過程中的一些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在明年或者“十四五”期間進一步推廣。

二是在健康中國框架下開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比較明確地提出了政府、社會、家庭、個人四方責任。所以,我們也按照健康中國行動的部署要求,采取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措施。

三是針對不同人群特點,加強重點人群的心理健康指導,比如去年專門印發了《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也印發了《探索老年癡呆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有針對性地來防、治相關的精神疾患。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貫徹落實好五中全會精神,編制好“十四五”精神衛生規劃。一是依托新成立的國家心理健康與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加強相關政策規劃的研包養究,開展流行病學的調查評估,推進健全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體系,推動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專業人才的培養。二是進一步推動落實健康中國行動心理促進行動的相關要求,加強科普宣傳,持續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養,開展抑郁癥、焦慮、失眠、老年癡呆、自閉癥等疾病的監測,探索社區綜合干預模式,降低發病上升的勢頭,鼓勵學校和單位積極開展心理健康建設,為重點人群及時開展心理疏導。三是繼續整合多部門的力量,深入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四是加強心理干預、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工作包養行情,將心理危機干預納入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中。比如今年新冠疫情發生以后,2月初我們向武漢派出了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指導專家,幫助武漢和湖北成立了心理咨詢服務隊,在線上線下指導疫后綜合癥的干預和預防。五是利用世界精神衛生日、預防自殺日等宣傳節點,普及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識,避免社會歧視,加強對重點人群的關心關愛,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謝謝。

2020-12-23 10:52:08

鳳凰衛視記者:

想問一個關于慢性病的問題。剛才李主任介紹的時候,也談到現在的高血壓、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病的發病率還在不斷升高,同時基數還是比較大的。請問,衛健委對于目前慢性病整個防控形勢作怎樣的評估?下一步會采取哪些具體措施解決這些問題?謝謝。

2020-12-23 10:53:55

李斌:

剛才我把整個慢性病的情況跟大家介紹了一下。關于政府所采取的相關措施,需要和廣大人民群眾交流。如何提高慢病防治的素養和能力方面情況,一會兒請常繼樂同志和大家一起溝通一下。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慢性病防控工作,將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戰略納入到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先后印發實施的《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15個專項行動,其中慢性病防治專項行動就占了4個,針對主要的慢病問題來開展專門防控。還有六個有關健康影響因素干預專項行動,這六個行動實際上也是針對慢病預防開展的。

下一步,我們將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為重點,持續堅持預防為主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把預防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強化政府、社會和個人責任,積極有效應對當前突出的慢性病問題。突出“防”字,我們要推進以下幾項措施的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